产城人文融合背景下加快苏州人文经济发展的建议

作者:发布时间:2023-10-16动态浏览次数:35


段进军  华怡宁

苏州人文积淀深厚,经济高度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提出了发展人文经济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人文和经济不断融合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产城人文不断融合的空间过程。产城人文融合是苏州发展人文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动态的地理历史过程。只有树立地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在产城人文融合的新空间中更好地发展人文经济,答好总书记布置的重大课题。

一、产城人文融合背景下苏州人文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尚未充分认识到产城人文融合是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苏州面临国内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新城产城人之间融合不足、产城人文融合不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人文之间的融合越来越重要,相互之间逐渐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和相互支撑的关系。产城人文融合构成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只有在这个新空间里,人文经济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人文和经济之间能实现更好地融合,另一方面人文资源本身也能够在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中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在产城人文割裂的空间中是难以实现人文经济发展的。因此,必须要从产城人文四要素融合的多维度空间中认识人文经济发展。

二是苏州各区域板块特别是在新城发展中,产城人文融合不足。在过去经济快速粗放式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开发区大规模扩张阶段,带来了产城人不融合的问题,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不足,人文经济尚未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这在当时的发展阶段是必然存在的。苏州各区域板块都或多或少存在产城人不融合的问题,比如吴江、吴中太湖新城、高新区太湖科学城、相城高铁新城,以及各县级市新城板块,阻碍了这些区域的人文经济发展。

三是未将产城人文融合置于市域一体化之中,在区域空间重构中发展人文经济。产城人文融合要在每个板块实现,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中实现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在苏州区域实践中还未能将产城人文融合置身在更大的区域一体化和市域一体化中去思考,这是发展阶段性和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机制导致的,很多问题的思考只在行政区范围内来考虑。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苏州市提出了市域一体化等战略举措,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中才能促进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同样,产城人文融合及发展人文经济也必须要置身在更大的空间一体化之中,需要跨越行政区,实现各板块之间的融合发展,这是与发展产业创新集群完全统一的。

四是尚未将人文经济发展看成是苏州转型发展的深层动力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特质。苏州转型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转型,在很多地方还未能将这种系统化的观念融入到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去,思维仍然局限于工业化时代的线性思维。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化过程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苏州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特质。但目前还未将人文经济发展提升到区域战略层面去思考。

二、产城人文融合背景下加快苏州人文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在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中推进人文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文经济发展,要建立产城人文四要素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在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区域,更要建立起这四个要素之间的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人文经济要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在开放的空间中推进产城人文更好地融合,在开放空间中更好地发展人文经济。

二是苏州市域范围内每一个板块要科学制定区域发展新战略。各板块要从过去城镇化空间扩张战略转型到产城人文融合的新战略。在重点空间中要大力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进人文经济发展。苏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中心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多中心的格局已经显现,但城市格局尚未形成。要在太湖新城、高铁新城、太湖科学城等新城大力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吴江、吴中的太湖新城、高新区的太湖科学城拥有重要的文化资源,这些新城要有效地推动产城人文四要素的融合,在新的城镇化战略下推动人文经济的发展,实现人文经济化和经济的人文化,有效地推动这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实践。

三是把产城人文融合置于市域一体化进程中,在空间重构中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未来将进入空间红利的时代,产城人文融合不能局限在每一个行政区范围内,要在市域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人文经济的发展。比如“一核四城”的“核”即姑苏区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姑苏区,要跳出姑苏看姑苏,要把姑苏产城人文融合置于整个苏州大市乃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其战略定位,更好地发展人文经济。姑苏区应该成为苏式生活的典范、文化创意的高地、江南文化的后院。姑苏区应该加强与其他板块的融合发展,要给其他板块的制造业发展赋能。要给苏州一些重要的产业带赋能,比如沪宁产业带、沿江产业带、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赋能,人文经济的发展要融入到这些产业带中,特别是这些产业带的重要节点之中,要把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与苏州制造业的品牌高度地统一起来。

四是把人文经济发展作为苏州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从产城“两要素”的融合到产城人“三要素”的融合,再到产城人文“四要素”的融合,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是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苏州现代化实践重要的内涵和特质。发展人文经济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必须提升到涉及全局发展的重大区域战略问题。苏州的现代化要给江苏其他城市,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一个表率。发展人文经济是苏州现代化的特质,也应成为江苏乃至于国内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之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禀赋。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被动接受西方现代化,而是一种内生的现代化。苏州要将人文与经济有机地融合,在产城人文融合的背景下,以人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

        来源:苏州市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资政建言》2023年第6期。

(作者段进军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市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怡宁系苏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